足底筋膜炎是一種影響足部的常見病症,其特徵是足底筋膜疼痛和發炎,足底筋膜是一條厚厚的結締組織帶,沿著腳底延伸,連接足跟骨和腳趾。 這種情況在香港很普遍,影響所有年齡和活動水平的人。 在本文中,我們將提供足底筋膜炎的詳細概述,包括其流行病學、風險因素、解剖學、症狀、改善症狀的運動以及鑑別診斷。
你是屬於容易患有足底筋膜炎的人嗎?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常見的肌肉骨骼疾病,影響足部的足底筋膜。 足底筋膜炎在女性和老年人中更為常見。 此外,穿高跟鞋和長時間站立會增加患足底筋膜炎的風險。體重與足底筋膜炎之間存在顯著關聯,體重指數 (BMI) 較高的人患足底筋膜炎的風險較高。
足底筋膜炎的風險因素
一些風險因素與足底筋膜炎的發展有關。 這些包括:
- 年齡:患足底筋膜炎的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這種情況在 40 歲以上的人群中最為普遍。
- 肥胖:超重會對足底筋膜造成額外的壓力,增加發炎和受傷的風險。
-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需要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的工作或活動會對足底筋膜造成過度壓力,增加受傷風險。
- 足部力學:扁平足或高足弓會改變足部的力學,增加足底筋膜炎的風險。
- 小腿肌肉緊繃:小腿肌肉緊繃會對足底筋膜造成額外的壓力,增加受傷的風險。
足底筋膜炎的解剖學成因
要了解足底筋膜炎,必須了解足部的解剖結構。 足底筋膜是一條厚厚的結締組織帶,從跟骨延伸到腳趾,支撐足弓。 足底筋膜由三個不同的部分組成,包括內側帶、中央帶和外側帶。 中央帶最厚,在足底筋膜炎病例中最常受影響。
足底筋膜炎的常見症狀
足底筋膜炎最常見的症狀是足跟或足弓疼痛,通常被描述為尖銳或刺痛感。 疼痛通常在早上或長時間休息後加重,並可能隨著活動而改善。 其他常見症狀包括:
- 腳部僵硬和運動範圍減少
- 腳底壓痛
- 患處腫脹和發炎
-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時疼痛加劇
怎樣檢查我是否患有足底筋膜炎?
除了有以上所說的病徵,你亦需要經驗豐富的治療師為你進行一系列的檢查,例如詢問病史、目測、觸診、姿勢評估、脊椎活動度、脊椎排列、關節移位、關節活動幅度測試、關節末端範圍感覺、肌肉張力測試、肌肉力量測試、神經反射測試、神經張力測試、感覺測試、動作分析,左右不平衝、代償等等。若你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患上這個症狀,建議你尋找醫療專業人士為你檢查。
有什麼電療可以止痛及修復足底筋膜炎?
- 超聲波治療:高頻聲波深入組織,產生振動和熱能,有助增加血液流動及促進癒合
- 干擾波電療法:交流電通過皮膚產生中頻電場,刺激神經、肌肉和淋巴系統,治療肌肉酸痛、神經病變,亦可用於活化肌肉
- 衝擊波治療:利用高能衝擊波刺激組織修復,改善疼痛及炎症,促進組織再生。
- 電磁波治療:以高頻電磁波產生磁場,刺激細胞代謝和再生,治療慢性疼痛,亦可用於活化肌肉
- 筋膜刀治療:利用特殊形狀的工具放鬆筋膜和軟組織,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肌肉緊張
- 針灸療法:調節身體,舒筋活血,亦能令中樞神經系統釋放安多酚,有助減輕疼痛
(根據《中醫藥條例》(第 549 章),針灸可由根據《輔助醫療業條例》(第 359 章)註冊的物理治療師進行。)
改善足底筋膜炎症狀的運動
運動可以有效治療足底筋膜炎,有助於改善足部疼痛和恢復活動範圍。 以下練習有助於控制足底筋膜炎的症狀:
- 小腿伸展:雙手靠牆站立,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的後面。 保持後腿伸直,前腿彎曲,身體前傾,直到感覺到小腿有拉伸感。 保持伸展 30 秒,然後在另一側重複。
- 足底筋膜拉伸:坐在椅子上,一隻腳擱在對側膝蓋上。 用手輕輕地將腳趾向脛骨方向拉回,直到感覺到腳底有拉伸感。 保持伸展 30 秒,然後在另一隻腳上重複。
- 毛巾拉伸:坐在地板上,雙腿伸直在身前。 將毛巾繞在腳掌上,然後將毛巾輕輕拉向身體,直到您感到小腿後部有拉伸感。 保持伸展 30 秒,然後在另一側重複
足底筋膜炎的鑑別診斷
雖然足底筋膜炎是足部疼痛的常見原因,但在鑑別診斷中考慮其他情況很重要,例如:
- 足跟骨刺:足跟骨刺是足跟骨上的骨質增生,會導致足部疼痛和發炎。 它通常與足底筋膜炎有關。
- 跗管綜合症:跗管綜合症是一種脛神經在通過跗管時受壓,導致足部疼痛和麻木的病症。
- 應力性骨折:應力性骨折是骨骼中的微小裂縫,會導致足部疼痛和腫脹。 它們通常與過度使用或重複性壓力有關。
- 關節炎:關節炎是一種關節發炎和疼痛的病症,通常會影響足部和踝關節。
結論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影響足部的常見病症,其特徵是足底筋膜疼痛和發炎。 這種情況在香港很普遍,影響所有年齡和活動水平的人。 雖然足底筋膜炎可能會引起疼痛和虛弱,但可以通過結合休息、運動和藥物治療來有效控制。 如果您遇到腳痛或足底筋膜炎的其他症狀,請務必諮詢合格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以獲得準確的診斷和適當的治療計劃。